等車累了,蹲一會兒;逛街累了,蹲一會兒……有沒有發現,工作生活中總有一些人經常喜歡蹲著。有人說,總喜歡蹲著是因為身體“氣血不足”,到底是真的嗎?
氣血不足的人
為什么喜歡蹲著?
喜歡蹲下的人不一定是氣血不足,但氣血不足的人基本上覺得蹲下會舒服。
中醫所說的“氣血不足”是指“氣虛”和“血虛”。《黃帝內經》中提到:“氣血失和,百病乃變化而生”“氣血充盈,百病不生”。人體一切生命活動的源泉全在于氣血,當氣血被“掏空”時,就容易出現健忘心悸、面色蠟黃無光澤、皮膚粗糙、頭發干枯、疲倦無力等癥狀。
氣血不足的人常感覺疲憊,而蹲下時,腿部、臀部的肌肉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擠壓,下肢血液能夠更快地回流到心臟,氣血流暢,從而促進心肺血液循環,緩解勞累感覺。
所以氣血不足的人容易疲憊,常蹲下緩解。但愛蹲下的人并不一定是因為疲憊,也就不一定是氣血不足。
這8個壞習慣
容易“帶走”氣血
01 貪涼、貪多
長期吃太多生冷寒涼的食物,容易損傷脾陽,影響脾胃運化,阻礙氣血化生。吃撐后會增加胃腸負擔,損傷脾胃,脾胃差了,自然容易氣血不足。
02 過度吃素食
在控制飲食總量的基礎上,平時也要保障各種營養素的均衡攝入,光吃“草”是不行的。
03 咀嚼不充分
食物未經充分咀嚼就吞入腹中,會大大增加脾胃的負擔,反而需要消耗更多的氣血去加以消化。
04 過度的勞累
過度勞累會消耗人體元氣,思慮過度會造成脾的運化失常,而中醫講“脾是氣血生化之源”,脾氣虛弱,氣血化生就會不足。而且憂慮、糾結也會消耗大量氣血。想要保護氣血,就注意別操心太多。
05 過度玩手機
中醫認為,久視傷血,過度用眼會耗費更多的肝血去滋養,經常玩手機就是氣血兩虛的“導火索”,消耗的不只是電量,還有氣血。
06 頭發不吹干
中醫講“頭為諸陽之會”,如果睡前洗頭不吹干,容易造成濕邪入侵,損傷身體陽氣。
07 晚睡、熬夜
夜晚是養氣血的時間,如果熬夜,必然會消耗氣血。若要保證睡眠,不僅要睡夠,還要睡早。每天盡量保證8小時睡眠,而且最好在晚上11點之前入睡。
08 久坐、久臥
中醫講“久臥傷氣”,如果總是坐著或躺著,氣就不能很好地舒展運動,會出現氣機不暢,導致氣虛。一直躺著看似在休息,其實很傷氣血,所以會有“躺久了沒勁兒”的感覺。
養好氣血
需氣血同調
中醫講究“氣血雙補”,氣為血之帥,血為氣之母。血與氣的關系密切,血的生成與氣有關,氣虛則不能生化血液,同時血的運行也需要靠氣的推動,因此需要氣血同調。
?順時而養
根據中醫的子午流注理論,人體內的十二經絡與一天中的十二時辰存在著密切的對應關系。丑時(凌晨1點至3點),正是足厥陰肝經的運行時間。
此時,肝膽如果得以充分休養生息,發揮其疏泄功能,可促使全身氣血暢通無阻,新血生成,舊血排泄,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。因此,在丑時保持深度睡眠,有助于維持氣血的充盈和循環。
點擊查看精彩視頻
?做好四合理
飲食有節,要注重合理搭配,營養均衡以滋養氣血;睡眠充足,才能幫助血氣恢復;運動有度,適當的鍛煉促進體內氣血的順暢流動;情志有衡,養生先養心,保持心情愉悅是養顏的關鍵。
?中草藥調理
日常可以通過藥食同源養氣血。說起補氣就不得不提黃芪這味中草藥了,它被稱為“補藥之長”。黃芪性溫、味甘,能補氣固表,氣虛內傷。
在日常生活中,阿膠、當歸、黃芪、益母草搭配桑椹、蓮子、銀耳等10味中草藥使用,能更好地發揮氣血同調的功效,補足氣血才能養成好氣色。
點擊查看精彩視頻
0
換一換
0
無限極服務
微博
無限極(中國)
無限極視頻號
紛享薈商城